网站导航   4000-006-150  
小站教育
雅思考试注意事项
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:30天 525009名,今日申请2592人    备考咨询 >>

高中生考雅思难?小站教育解析低龄雅思考试

2016年11月01日10:37 来源:小站教育作者:小站news
阅读(3028)
摘要:根据《2015雅思年度报告》的数据,2000年以来,雅思考试的整体考量明显上升,并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。虽然大学生仍然是雅思考试的主力军,但高中考生数量增长飞快——2014年雅思考试高中考生占比达到24%。

根据《2015雅思年度报告》的数据,2000年以来,雅思考试的整体考量明显上升,并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。虽然大学生仍然是雅思考试的主力军,但高中考生数量增长飞快——2014年雅思考试高中考生占比达到24%。

雅思成绩被列入国内名校自主招生参考标准

这一边,“高考改革趋势要令英语推出统考”的消息不绝于耳;另一边,中国传媒大学发布2015年自主招生简章,将托福和雅思成绩列入报考条件——“雅思总分6.0分及以上或托福网考80分及以上”。这个分数线对高中生而言到底难不难?小站教育雅思总监级教师来全方位解说一下。

我们不难发现,饱受诟病的并不是英语本身,而是国内英语教学和考试制度重视笔头能力而忽视口语的缺陷;同时,雅思考试等国外语言考试,更重视语言的应用性和实用性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从学术角度考虑,国内高校以雅思作为标准,是在英语层面最好的选择;在继续保持公正性的情况下,雅思、托福考试未来有可能成为国内高校自主招生的标准。

更多高中生学雅思但提分吃力

雅思6.0分虽然对于普通高中生有一定的难度,但比起其他自主招生的报考条件来说,门槛已经很低了。另一方面来看,据不完全统计,很多高考状元都是托福、雅思的学员,备考雅思事实上对高考成绩的提高也是有利的。对于那些偏科的高考生来说,拥有理想的雅思成绩,可以帮助他们进入比较好的英美商科大学。

因此,很多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家长早已认识到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性,并逐渐将孩子学习英语的注意力转向雅思、托福等留学考试。这也是参加雅思考生人数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,并且在未来几年,这个增长势头依旧会保持下去。

然而,不论是为了提高自身英语能力,参加国内高校的自主招生还是申请国外本科专业,对于普遍缺乏语言环境的国内高中生来说,与雅思6.0分还是有很大的差距。

首先,高考要求的英语词汇量在3500个左右,而雅思要求7000-8000个。其次,雅思是英语能力的考试,而高中生在文化、思想方面理解能力存在着缺陷,尤其在听力和需要表达的科目上表现欠佳。因此,一般高中生想要获得较高的雅思分数,都要考上两到三次;若想要将雅思成绩提升0.5分,则需要花上3个月的时间全面冲刺。

长期积累和1对1训练才能有效提升雅思成绩

小站教育雅思总监老师建议,普通中学生在初三中考结束后,就应该开始准备雅思考试了。

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,尤其是听力和口语,需要大量的练习以及单词量的积累。每天保证1-2小时的听力练习,才能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。很多中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能力不自信,甚至从未开口说过英语,这就需要更大强度的1对1口语训练。高考英语虽然也有作文题,可是与雅思写作考试比起来,差距还是很大。雅思作文分为图表写作和议论文写作两项,有些高中生可能连题目也看不懂。因此,也需要1对1训练配合专业的作文批改,才能在雅思写作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。

雅思阅读考试相对来说是中国考生的强项。但雅思阅读量远远超出高考阅读对考生的要求,这势必导致考生要狠抓阅读速度和技巧的训练,才能获得理想的阅读成绩。这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情。

另外,高中生平时的学业负担还是比较繁重,导致寒暑假期间培训班报名形势火爆,雅思考位也越来越难抢。因此,小站老师建议广大中学生,要将平时非假期时段的业余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,才能抢占先机。

小站教育个性定制1对1在线课程,能够根据学员的自身基础和时间,调配适合的老师并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。对于缺乏自制力的低龄学生,小站1对1教学也能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,让每个学生的雅思考试成绩,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提升。

特别申明:本文来自于小站教育【资讯动态】专栏,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注本文出处,并附上此申明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相关文章

小站教育,把考试搬到线上 助力贫困学生“留学梦” 小站教育携手中国青基会 2015新浪教育盛典访谈:小站教育王浩平 小站教育助力PTE 绿色通道惠及考生 小站教育预测互联网教育用户今后三大趋势 小站教育连续3年在淘宝教育类交易额排名第一 偏远地区学生无处学英语?小站教育为你分忧 背托福单词累、苦、难?那是你没用对工具
版权申明| 隐私保护| 意见反馈| 联系我们| 关于我们| 网站地图| 最新资讯
© 2011-2024 ZHA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13042692号-23 举报电话:4000-006-150
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658号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沪B2-20180682